天文台新巡測車出動 全港輻射水平現形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7/08/29 08:00

分享:

分享:

天文台斥資約150萬再添置一部輻射巡測車,而全港輻射水平覆蓋圖有望今年或明年公布,讓公眾可得知香港不同位置的一般輻射水平。

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譚廣雄表示,環境伽馬輻射水平上升,不等於對身體有危害,因為像暴雨等情況,亦有機會令輻射水平急升一倍,但那些屬天然放射性物質。

天文台過往一直有一輛輻射巡測車,在香港不同位置測量環境伽馬輻射水平,該車的儀器只能檢測輻射水平高低,卻無法分辨有害的人工放射性核素,變相不能即時得知輻射水平升高,是否與核事故有關。

譚指出,新的輻射巡測車加裝了過往沒有的碘化鈉探測器,可以沿途探測到人工放射性核素,並即時傳送至天文台總部,而巡測車每月會固定出動一次,按選定的行車路,進行輻射探測工作。至於舊有的巡測車,譚稱不會退役,形容未來是由一隻手變成兩隻手,調動安排可更有彈性。

他又稱,新巡測車加裝了最長可達10米的伸縮桿,收集風向風速,又指測風儀器不僅可用於核事故,若日後發生山火,消防需要判斷風勢等,亦可提供協助。

天文台共花費約150萬,購入及改裝巡測車,以及添置監測儀器,但當中最重要的碘化鈉探測器則並非新買,而是由退役的空中輻射監測器改裝,本身價值逾百萬。

巡測車將會駛經全港不同車路,天文台會製作全港輻射水平覆蓋圖,期望今年或明年公布,屆時公眾可得知香港不同位置的一般輻射水平。

譚廣雄強調,以大亞灣核電廠的設計及與香港的距離,發生嚴重核事故的機率很微,添置儀器最主要目的是令市民安心。

【其他熱話】鼎爺私房菜人均消費$888 必食阿爺乞兒雞

【其他熱話】脫胎換骨的易小玲 人生有很多難關與挫折